简介

摘自豆瓣,因为我懒得自己写了XD。消费社会 (豆瓣) (douban.com)

《消费社会》是鲍德里亚早期的代表性著作,对国际哲学、社会学以及新兴的文化研究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,被公认为该主题的重要经典之一,在马克思主义理论、社会学、政治学、文艺学以及相关领域,该书亦是最流行的教学参考书。

在这本书中,鲍德里亚将政治经济学批判理论、符号学理论、精神分析理论等整合在一起,形成了消费社会批判理论。鲍德里亚指出:与过去将消费看作经济活动中的一环不同,在消费社会中,消费是一种主动的结构,商品的符号价值推动着人们在消费中对自身、对社会的想象性认同,确证了现代社会的合法性。要透视这一社会,就需要从政治经济学批判走向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。

鲍德里亚关于消费社会的分析,不仅构成了他思想发展中的重要环节,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社会、文化,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

感想

《消费社会》受到《景观社会》和情境主义的影响,而我在之前看过盖 · 德波的《景观社会》(虽然挺晦涩难懂的我这种菜鸡真的读不懂),所以这稍微给我降低了一点阅读这本书的门槛(然而也没降多少)。

鲍德里亚承接了《物体系》(虽然我没看过)中对客体系统的分析,开始对眼花缭乱的商品之丰盛,以及陷于其中的人进行分析。

他认为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一种“消费社会”,在之中,人和物都失去了本身而被“符号化”了,购买物品变成了消费符号。这些符号有着它自己的运作逻辑,成为一种语言表达着消费社会:它可以彰显社会地位、区分不同的群体(其实这让我想起了这个)。

消费社会中的人们,渴望着使用符号标榜自己,于是不停地为自己贴上符号,就像是为了装逼买了一部8848钛金手机。而且,商品符号之间具有着一种紧密的关系网,这促使人们不断地给自己贴上新的符号:购买与8848适配的谜之hi-fi耳机、土豪金手机壳等,最后甚至是8848钛金电脑。这一切都是“自愿”的,只是在这个过程中,人们已经失去了差异性。

以消费而非生产为主导的消费社会中,大众传媒、性和休闲无孔不入,孜孜不倦地向人们扩散、渗透着符号,篡改、隐藏着现实。在广告、时尚、“性解放”、商业艺术甚至身体中,符号无处不在。

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发,而且因为它的措辞相对易懂,所以也反过来帮助我能复盘一遍《消费社会》的思想。